我的第一堂英语课是毕业教育实习时期在阳谷县第一中学给高一学生上的。正式登讲台之前,我们都进行过充分的试讲。所谓试讲,就是在正式登台给学生上课前,先试着讲一讲,同班同学及实习指导老师听课。师范毕业的学生对此都不陌生。既然是教育实习,听这堂课的就不只是学生,还有原任课老师、实习小组的大学同学及实习指导老师,等等。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原本在试讲时还稍显拘谨的我,正式登台后,却没有一丝紧张。整堂课上得紧凑、有激情,节奏把握得很好,时间掌握得也跟计划得一样,不但没有紧张感,还有些“潇洒表演”的味道。这堂课,我赢得了所有人由衷的掌声。
我永远记得实习指导老师孙育秦课下对我说的一句话:“没想到,宗华平时有些内向,上了讲台就不一样了。课讲得不错!”类似的话,孙老师后来还对我讲过一次,那是我留校任教后正式给本科生上的一堂课,作为教研室主任的孙老师,陪同院、系领导听我的示范课,课下,孙老师由衷地对我的课进行了很高的评价。
二、教学研究
华东师大外语系研究生课程,让我学到了语言教学理论,又亲身领教了国外教学法专家“让人忘记时间流逝”的课堂教学,同时,还在此时确立了教学研究方向。
接下来,回到山东聊城师院外语系继续教书。作者一边从事教学实践,一边结合理论,把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并开始陆续发表论文。
感谢外语系领导,他们经常给作者一些外出开会学习的机会。有些研讨会很重要,主讲嘉宾是国内外较有权威的专家、学者。
1991年,作者参加了在武汉召开的高校教师教学法会议。会议邀请到的是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桂诗春。能亲耳聆听应用语言学大师现场授课,让作者终身受益。
1992年,作者参加了在大连举行的全国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研讨会。会议邀请到的是蜚声国内外的著名语言学大师王德春教授。
1993年,作者参加了山东省首届中外教师教学研讨会,所提交的论文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
1994年,为了方便搞教学研究,作者“奢侈”地从北京为自己买回家一台486电脑。虽然硬盘只有210兆,但当时只处理和存储文字,也就足够了。
有了这么一位高级帮手,我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我给电脑安装了Foxbase软件,把自己浏览过的有价值的论文题目输入电脑,并建立了关键词。有了这么一个数据库,写文章查资料便非常方便。
大家可以看到我发表的文章清单。其中,绝大部分是这个时期完成的。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很有意思。凭着一股年轻人特有的热情,什么都做。所以,大家看到的我的所谓的“科研成果”有些杂:论文、小短文、译文、译著、词典、专著等等。其中,多项成果获得学校奖励。
这段时间的“实践”,再加上研究生阶段的系统学习,奠定了作者较为扎实的外语教学理论功底。
三、不拘一格的杂牌教师
我教过的课程比较杂。有些是无条件接受系里所指派的教学任务,有些是作者主动要求开设的课程,有些是应邀给各种成人培训班授课。下面是作者曾经教授过的课程清单:
精读
泛读
听力
语法
词汇学
经贸英语口语
英语简史
新概念英语
商务英语
我教的学生涉及各种层次,其中主要包括:
英语专业大学生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
出国教师英语培训
中学生口语
企业职工英语培训
大学学历函授及全国性非学历函授
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我的教法与众不同。我不太喜欢传统的教学方法:按教学参考书的内容,如何一步步组织教学,如何板书,如何提问,如何……
我看重的是学生对内容的整体理解,我非常注意学生的语音、语调,我更注意传授学习方法。
学生上台我下台
有些精读课我自己不讲,而是让学生当老师。布置任务时,我要求全班每个同学都要备课,下次上课抽到谁讲谁就讲。学生讲完课时,先让其他学生评价,然后我再评价。我的评价以鼓励为主。
这样做的好处最起码有: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平时不管老师如何要求,许多同学都不会认真预习。现在他不得不讲得同学听了,所以不能偷懒。
通过一次的讲课实践,相信学员对课本的兴趣会发生变化。平时大部分学生把学习课本当成被迫完成的任务。有了亲自实践的机会,他会转变对课本的态度。
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主动。碰到的问题他要想办法解决。先前,他只是扛着脑袋进教室,老师卖力气在课堂上讲的东西,他不一定听得进去。
暂时丢掉教材—给学生读小说
我喜欢给学生读小说。学生也爱听。清楚地记得,我给几个班读过的一部短篇小说,随着情节的发展学生心情跌宕起伏。当我读到故事中最后的枪声时,许多学生的眼圈都是红的。我的故事读完了,而学生还静静地愣在那里,仍然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
读小说给学生,有这样的好处:
换脑筋的一种方法。让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暂时解脱一下。
材料选得好,学生容易融入剧情。这样练习听力更有效果。
这样的教学方式源于我对于自己小学的语文课的记忆。记得同学们都很喜欢教语文的张老师,因为张老师每周都会给我们读小说。于是,每个星期我们都翘首期盼着张老师给我们读小说的那个下午。张老师为我们读的《烈火金钢》中萧飞进城买药的故事,30多年了我仍记忆犹新。
能给我们读小说,说明这个老师就不是一般的比较严肃和苛板的老师。自然,他的正式课堂教学也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所以,我们所有的学生都特别喜欢他。
不过,我的这种授课方式有些反传统,所以,并不能完全得到系领导的认可。我顶着被领导标榜“偷懒”的风险,坚持给不少班级读过小说,而这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永远鼓励学生,永远以学生为中心
在精读课的教学中,虽然我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但是从来没有让学生感到难堪过,永远以正面鼓励为主。当时课堂教学中还流行这样的做法:老师会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搞“突然袭击”,学生自然回答不出问题,于是学生便被罚站。记忆中,我从来不用这样的“手段”。
作者特别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课堂的开始阶段,我总是会让学生来一段News Report。同时,我还会确保一个同学的Report被其他同学理解。不能被别人理解的Report不是好的Report。遇到讲述不清楚的时候,我往往会要求同学再更加清晰地表述一遍。讲解课文,我也很少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总是让学生先讲,以检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发现问题后,我再进行讲解。
(本文转自王宗华新浪博客)